泊禹祠

禹庙高高万木齐,蟾蜍影里月光低。
出中不惯闻寒漏,一夜猿惊与鸟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禹庙附近的宁静与孤寂感,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作者的心境。

前两句"禹庙高高万木齐,蟾蜍影里月光低"勾勒出一个静谧的夜景:高大的禹庙被茂密的树林环绕,月光透过云层(古人认为月亮上有蟾蜍,所以用"蟾蜍影"指代云影)显得朦胧低垂。这里用"高高"和"低"形成对比,突出了庙宇的庄严和夜色的深沉。

后两句"出中不惯闻寒漏,一夜猿惊与鸟啼"转入作者的个人感受:住在山中不习惯听到更漏(古代计时器)的寒冷声响,整夜都被猿猴的惊叫和鸟儿的啼鸣所扰。这里的"寒漏"不仅是实际的计时声,更象征着时间的漫长与孤寂,而猿鸟的叫声则强化了山野的荒凉感。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简单的景物对比(高庙与低月)营造出压抑的氛围 2. 通过声音描写(更漏、猿鸟鸣叫)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3. "不惯"二字透露出作者对山居生活的不适应,暗示了内心的孤独 4. 把自然声响与人工计时器并置,形成文明与野趣的冲突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这些细腻的观察和感受,让读者能体会到他在陌生环境中的辗转难眠,以及对世俗生活的隐约怀念。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