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就像一位诗人掏心窝子的自白书,用最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创作的艰辛与期待。

前两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特别打动人。诗人说自己为了琢磨出两句好诗,整整花了三年时间,这不是夸张,而是真实展现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创作状态。当终于写出满意的诗句时,一读出来就激动得流泪,这种真情流露让人感受到文字工作者对作品的珍视,就像母亲对待十月怀胎的孩子。

后两句"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则像一场温柔的"威胁"。诗人说如果懂诗的人都不欣赏这首诗,他就干脆回老家躺平看秋景去了。这话表面赌气,实则透露出对知音的渴望——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诗里,就像精心准备了礼物,最怕收到的人不懂它的价值。这种带着孩子气的表达,反而让人看到诗人纯粹的艺术追求。

全诗短短20个字,没有华丽辞藻,却像朋友聊天般自然。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好作品需要时间打磨,创作者最渴望的不是掌声,而是有人真正读懂字里行间的心血。这种跨越千年的创作共鸣,正是这首诗至今能打动普通读者的原因。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