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原事

扶桑枝上交王父,七凤车前谒羽君。
天遣玉笙谁得弄,时时吹起掌中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仙境场景,语言灵动,想象瑰丽。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神仙聚会的热闹场面 前两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先拍下扶桑神树(传说太阳升起的地方)的枝头上,众仙向王父(可能指西王母或东王公)行礼;接着镜头转向七只凤凰拉的车前,仙人们恭敬地拜见羽君(掌管飞禽的神仙)。这两句用"交"和"谒"两个动作,把神仙们往来穿梭的热闹劲写活了。

第二层:天籁之音的奇妙特写 后两句聚焦在一个特别的场景:不知是谁得到了上天赐予的玉笙(仙家乐器),吹奏时竟然能把云彩托在手掌间把玩。这里"天遣"二字暗示这是天界才有的稀罕事,"掌中云"的描写既夸张又可爱,把仙乐的魔力写得可见可触。

全诗最妙的是把严肃的仙界写得充满生活趣味。神仙们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像人间一样有社交活动;玉笙吹出的不是抽象的音乐,而是可以捏在手里玩的云朵。这种把超凡事物写得亲切可感的笔法,正是古代游仙诗的魅力所在。

傅汝舟

傅汝舟(1476~1557年),初名舟,字远度,又字木虚,号磊老、丁戊山人等,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人。其家初住朱紫坊,后迁丁戊山(嵩山)登龙巷。少与高濲同游学于吏部尚书郑继门下,通天象、堪舆,兼晓黄白炼丹术,曾遍游桂、湘、鄂、齐、鲁等地,求仙访道。好为画,工行草,与高濲齐名。其诗为文学家王世贞所推崇。明正德年间,在福州西湖建宛在堂,一时诗人云集。著有《傅山人集》、《傅木虚集》、《继傅山人集》、《唾心集》、《步天集》、《英雄失路集》各2卷,《拔剑集》3卷,《箜篌集》2卷,《拘虚集》5卷,《丁戊山人集》3卷,《合廾呓弃存稿》6卷,《粤吟稿》1卷,尚有杂著多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