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用简单却生动的语言勾勒出自然景色的连绵变化。
开头两句"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就像电影镜头一样:当一片树林到了尽头,眼前又出现连绵的群山;当沙洲消失不见,宽阔的江面又重新展开。这种"断"与"续"的交替,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律动。
后两句"云峰帝乡起,水源桐柏来"把视野拉得更远:云雾缭绕的山峰仿佛通向神仙居住的地方,而眼前江水的源头竟来自遥远的桐柏山。这里用"帝乡"(神仙居所)和"桐柏"(实际地名)的虚实结合,既增添了神秘感,又点明了江水的来龙去脉。
全诗短短20个字,却包含了三重空间层次:近处的树林沙洲、中景的群山江水、远方的云雾水源。诗人像一位高超的导游,带着读者的视线由近及远移动,最终将整条江河的壮美脉络完整呈现。这种"移步换景"的写法,让静态的山水有了动态的生命力。
王融
(467—493)南朝齐琅邪临沂人,字元长。王僧达孙。博涉有文才。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竟陵王萧子良特相友好,为“西邸八友”之一。欲兴家业,上书武帝求自试,迁秘书丞。帝幸芳林园,禊宴朝臣,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后子良复奉融为宁朔将军、军主。及武帝病笃,融欲矫诏立子良,事败,郁林王即位,收狱赐死。融文辞捷速,为永明体代表作家。今存《王宁朔集》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