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大贤旧丞相,作镇江山雄。自镇江山来,何人得如公。
处士待徐孺,仙人期葛洪。一身控上游,八郡趋下风。
比屋除畏溺,林塘曳烟虹。生人罢虔刘,井税均且充。
大府肃无事,欢然接悲翁。心清百丈泉,目送孤飞鸿。
数年鄱阳掾,抱责栖微躬。首阳及汨罗,无乃褊其衷。
杨朱并阮籍,未免哀途穷。四贤虽得仁,此怨何匆匆。
老氏齐宠辱,於陵一穷通。本师留度门,平等冤亲同。
能依二谛法,了达三轮空。真境靡方所,出离内外中。
无边尽未来,定惠双修功。蹇步惭寸进,饰装随转蓬。
朝行楚水阴,夕宿吴洲东。吴洲复白云,楚水飘丹枫。
晚霞烧回潮,千里光曈曈。蓂开海上影,桂吐淮南丛。
何当翼明庭,草木生春融。
处士待徐孺,仙人期葛洪。一身控上游,八郡趋下风。
比屋除畏溺,林塘曳烟虹。生人罢虔刘,井税均且充。
大府肃无事,欢然接悲翁。心清百丈泉,目送孤飞鸿。
数年鄱阳掾,抱责栖微躬。首阳及汨罗,无乃褊其衷。
杨朱并阮籍,未免哀途穷。四贤虽得仁,此怨何匆匆。
老氏齐宠辱,於陵一穷通。本师留度门,平等冤亲同。
能依二谛法,了达三轮空。真境靡方所,出离内外中。
无边尽未来,定惠双修功。蹇步惭寸进,饰装随转蓬。
朝行楚水阴,夕宿吴洲东。吴洲复白云,楚水飘丹枫。
晚霞烧回潮,千里光曈曈。蓂开海上影,桂吐淮南丛。
何当翼明庭,草木生春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况写给一位退休宰相(齐相公)的赠诗,通过沿途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贤者的敬仰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开篇赞美齐相公(1-12句) 用"大贤旧丞相"直接点明对方身份,称赞他治理地方时像东汉名士徐孺子、东晋道家葛洪一样贤能,管辖区域内百姓安居乐业,税收公平充实。这些描写展现了退休宰相的德政遗风。
2. 中间抒怀(13-28句) 诗人联想到伯夷叔齐(首阳)、屈原(汨罗)等历史人物,借杨朱、阮籍的典故表达对仕途坎坷的感慨。随后用道家"齐宠辱"和佛家"平等冤亲"的思想来自我开解,试图用宗教智慧看淡得失。
3. 结尾写景抒情(29-38句) 最后以绚丽的晚霞、海上的蓂荚(传说中的瑞草)、淮南的桂树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千里江行的壮美画卷。末尾"草木生春融"的期盼,暗含希望贤者能再次出山辅佐明君的愿望。
艺术特色: - 用典自然:徐孺子、葛洪等典故的运用使赞美不显空洞 - 思想深刻:将仕途失意升华为对儒释道思想的体悟 - 画面感强:晚霞、红枫等景物描写极具视觉冲击力 - 情感真挚:从敬仰到自省再到期盼,情感脉络清晰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既展现了唐代士人的精神世界——在入世与出世间的挣扎,又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象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力量。诗人将个人际遇放在广阔天地间审视,最终获得精神超越,这种境界对现代人面对挫折仍有启发意义。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