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描述清晨离开寺庙与契上人告别的诗。接下来,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为你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句“苍苍松桂阴”,描述了寺庙周围的松树和桂花树,在清晨的时候投下的阴影。这为整个场景提供了一个宁静的背景。接下来的“残月半西岑”,告诉我们清晨月亮尚未完全落下,还在寺庙的西边留下一抹微光。这两句共同营造了一个静谧、和平的清晨氛围。
然后诗人转向室内,“素壁寒灯暗,红炉夜火深”。墙壁的颜色是冷的,暗示着天还未完全亮,灯火的光线微弱。旁边是一个红色的炉子,炉中的火正在燃烧。这一冷一热的对比,一方面突出了夜晚的宁静和寒冷,另一方面则通过炉火的温暖,给人一种希望的感觉。
接着诗人转向寺庙的外部环境,“厨开山鼠散,钟尽岭猿吟”。厨房的门打开了,山中的老鼠开始四处散开;寺庙的钟声结束了,山岭中的猿猴开始鸣叫。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从深夜到清晨的转变。
最后一句“行役方如此,逢师懒话心”,诗人表达了他正在旅行中,遇到契上人时,由于旅途的疲惫和劳顿,他并不想过多地交谈。但即使不说话,他们之间也有一种默契和感情的联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寺庙的景象和自然环境的转变,表达了诗人在旅行中的感受和对契上人的情感联系。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鲜明,使得读者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