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悼念邓小平同志(1997年2月25日)
四海祥和日,恩泽惠生民。
勋名流誉中外,龙虎起风云。
方建千秋伟业,遽失中流砥柱,热泪已沾襟。
雅训常盈耳,沉痛倾葵心。
初西进,继东讨,后南巡。
宵旰劳瘁,三落三起转乾坤。
香岛紫荆花放,禹甸红梅蕊绽,百族庆家辰。
遵照光辉路,振奋力耕耘。
勋名流誉中外,龙虎起风云。
方建千秋伟业,遽失中流砥柱,热泪已沾襟。
雅训常盈耳,沉痛倾葵心。
初西进,继东讨,后南巡。
宵旰劳瘁,三落三起转乾坤。
香岛紫荆花放,禹甸红梅蕊绽,百族庆家辰。
遵照光辉路,振奋力耕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1997年为悼念邓小平同志而作,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回顾了邓小平对中国发展的巨大贡献。
上阕开篇用"四海祥和"描绘了国家安定繁荣的景象,指出这是邓小平政策带来的福祉。"龙虎风云"比喻他非凡的领导才能。随后笔锋一转,表达对他突然离世的悲痛——就像正在建造高楼时突然失去最重要的支柱,让人泪湿衣襟。但作者强调,邓小平的教诲依然回响在耳边,人们对他的敬仰如葵花向阳般忠诚。
下阕用"西进、东讨、南巡"九个字精炼概括邓小平的革命历程:青年时参加红军长征(西进),中年指挥解放战争(东讨),晚年推动改革开放(南巡)。"三落三起"点明他政治生涯的坎坷与坚韧。"香岛紫荆"指香港回归,"红梅绽放"象征国家发展,这些都是邓小平留下的政治遗产。最后两句号召人们继承他的改革道路,继续努力奋斗。
全词用"龙虎风云""葵心""紫荆"等自然意象,将政治主题写得生动可感。通过时间线的巧妙安排,既展现历史纵深感,又突出邓小平在不同时期的贡献。语言通俗但情感深沉,既有对伟人的崇敬,也包含继往开来的决心,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纪念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