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美人春怨
行行下长浦,玉手把荷叶。
昔日妾似花,今朝花笑妾。
妾年十四盛铅华,不数城南大道家。
蜀锦吴绫耀朝日,兰闺一步犹嫌赊。
人言嫁向儿家好,不悟儿家重金宝。
当时学得十三腔,只今遗落如风扫。
易州青铜碧窗内,照去照来自不爱。
琼佩鞶囊若有知,羞向侬家腰下带。
曲槛蔷薇袅袅新,池亭明日委芳尘。
东邻少妇常悲泣,不怨儿家轻薄人。
昔日妾似花,今朝花笑妾。
妾年十四盛铅华,不数城南大道家。
蜀锦吴绫耀朝日,兰闺一步犹嫌赊。
人言嫁向儿家好,不悟儿家重金宝。
当时学得十三腔,只今遗落如风扫。
易州青铜碧窗内,照去照来自不爱。
琼佩鞶囊若有知,羞向侬家腰下带。
曲槛蔷薇袅袅新,池亭明日委芳尘。
东邻少妇常悲泣,不怨儿家轻薄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一位美丽女子的口吻,讲述了她从青春得意到被冷落的悲剧人生,深刻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与无奈。
开篇用"玉手把荷叶"的唯美画面,带出女子曾经的青春靓丽。"昔日妾似花,今朝花笑妾"这个强烈对比,生动展现了她从被追捧到被嘲笑的巨大落差。就像一朵盛开时人人夸赞,凋谢时无人问津的花。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了她少女时代的风光:十四岁就盛装打扮,比豪门贵妇还耀眼;穿着名贵丝绸,在闺房走一步都嫌路太长。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个备受宠爱的富家少女形象。但"人言嫁向儿家好"笔锋一转,道出婚姻的残酷真相——婆家只看重钱财。她苦练的才艺(十三腔)像被风吹散般毫无价值,连心爱的铜镜都懒得照了,因为镜中人已不再美丽。
结尾用蔷薇凋零、少妇哭泣的画面,暗示所有美好终将逝去。最扎心的是"不怨儿家轻薄人"——她甚至不敢责怪负心人,因为那个时代女性根本没有抱怨的权利。全诗用花开花谢比喻女子命运,通过今昔对比,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封建社会中女性价值的脆弱。那些华服珠宝、才艺美貌,最终都敌不过男性主导的婚姻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