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金陵(今南京)水阁的回忆与感慨,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淡淡哀愁。
前四句用鲜明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市井与自然交织的图景:作者回忆溪边亭台和鸭群嬉戏的闲适("跨鸭头"指水禽游动),但现实却是市井喧嚣从早到晚不停歇。接着用"角声吹断老梅月"(军营号角声惊扰了梅影月色)、"桥影压翻寒苇秋"(石桥倒影仿佛压弯了芦苇)两个超现实的画面,表现城市发展对自然意趣的破坏。
后四句转入抒情:用"三语"典故(晋人王衍以三句话评判人物)暗指如今世风不同往昔,十年未至的故地已面目全非。最后以自嘲作结:晚年隐居茅山脚下("茆峰"即茅山),与昔日记忆中的金陵水阁,就像风马牛不相及般遥远。全诗在时空交错中,流露出对城市变迁的怅惘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