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郊登歌三首 其二 迎送神歌
维圣飨帝,维孝飨亲。皇乎备矣,有事上春。礼行宗祀,敬达郊礼。
金枝中树,广乐四陈。陟配在京,降德在民。奔精照夜,高燎炀晨。
阴明浮烁,沈咏深沦。告成大报,受釐元神。月御按节,星驱扶轮。
遥兴远驾,曜曜振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皇家祭祀天地的盛大仪式,充满了庄严神圣的氛围。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核心主题:诗歌展现了皇帝作为"天之子"祭祀天地、祖先的隆重场景,强调"孝"与"礼"的重要性。开篇就点明圣明的君主祭祀上天,孝顺的子孙祭祀祖先。
2. 仪式盛况:诗中用大量意象描写祭祀场面: - "金枝中树"指祭祀用的华丽礼器 - "广乐四陈"形容四周奏响的庄严音乐 - "高燎炀晨"描写燃烧的祭火照亮黎明 - "奔精照夜"形容火炬的光芒划破夜空
3. 天人感应:诗中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如"降德在民"表示上天将恩德赐予百姓,"告成大报"指完成祭祀后向上天禀报。
4. 时空意境:结尾的"月御按节,星驱扶轮"用月亮星辰拟人化,描绘时间流转,暗示整个仪式从夜晚持续到清晨。
5. 语言特色:全诗用简练的四言句式,通过"陟配"(上升配享)、"沈咏"(深沉歌颂)等富有动感的词语,营造出庄重肃穆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了古代重要的祭祀文化,更通过生动的意象让我们感受到先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追求"天人和谐"的哲学思想。虽然描写的是皇家仪式,但其中对"孝亲敬天"的推崇,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
颜延之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