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其三

淳风去已远,世道日幽昧。征伐降殷周,祥麟竟遇害。

凤凰化鸡鹜,兰蕙为萧艾。嗟哉孔与孟,天意屡颠沛。

时运既如此,生民复何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的痛心,同时感叹圣贤生不逢时的无奈。

开头两句直接点出问题:淳朴的社会风气已经消失,世道越来越黑暗混乱。这里用"幽昧"形容社会就像被乌云笼罩,看不清方向。

中间四句用历史典故和比喻说明问题有多严重: - "征伐降殷周"指商周时期战争频繁,暗示暴力取代了仁义。 - "祥麟竟遇害"用麒麟被杀比喻善良的人被伤害。 - "凤凰变家鸡"说高贵的凤凰沦落为普通鸡鸭。 - "兰花变野草"指美好的事物被糟蹋成低贱之物。

最后四句发出感叹: - 为孔子、孟子这样的圣贤感到惋惜,他们生不逢时,命运多舛。 - 既然时代已经变成这样,老百姓还能指望什么呢?表达了深深的无力感。

全诗用简单对比(凤凰/鸡鸭、兰花/野草)和具体事例(麒麟被杀)来表现抽象的社会问题,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作者对道德滑坡的忧虑。最后落脚到普通百姓的生存困境,使批判更有现实意义。

郑梦周

郑梦周(1337年-1392年),草名梦兰,9岁改名梦龙,字达可,号圃隐,谥号文史,朝鲜高丽王朝末期时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朝鲜理学之祖。庆尚北道永川人。梦周祖上皆是武官,幼年发奋学文,自学成才,高丽恭愍王王祺九年(1360年)中举,十六年(1367年)受李穑赏识,出任学官,负责讲解朱子集注。后因父亲去世,辞官守孝三年,回朝后任大司成,负责同中国明朝重建朝贡关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