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舅氏
河干屋三楹,丛桂影便娟。
缘以荆棘篱,架以蒿床眠。
南邻侈豪奢,张灯奏管弦。
西邻精心计,秉烛算缗钱。
吁嗟吾舅氏,垂老守残编。
弱冠为诸生,六十犹屯邅。
皎皎明月光,扬辉屋东偏。
秋虫声转悲,秋藜烂欲然。
主人既抱病,强坐芸窗前。
其时遇宾兴,力疾上马鞯。
夜沾荒店露,朝冲隔江烟。
射策不见收,言归泣涕涟。
严冬霜雪凝,偃卧小山巅。
酌酒不解欢,饮药不获痊。
百忧摧肺肝,抱恨归重泉。
吾母多兄弟,惟舅友爱专。
诸舅登仕籍,俱已谢尘缘。
有司操尺度,所持何其坚。
士人进身难,底用事丹铅。
贵为乡人畏,贱受乡人怜。
寄言名利者,致身须壮年。
缘以荆棘篱,架以蒿床眠。
南邻侈豪奢,张灯奏管弦。
西邻精心计,秉烛算缗钱。
吁嗟吾舅氏,垂老守残编。
弱冠为诸生,六十犹屯邅。
皎皎明月光,扬辉屋东偏。
秋虫声转悲,秋藜烂欲然。
主人既抱病,强坐芸窗前。
其时遇宾兴,力疾上马鞯。
夜沾荒店露,朝冲隔江烟。
射策不见收,言归泣涕涟。
严冬霜雪凝,偃卧小山巅。
酌酒不解欢,饮药不获痊。
百忧摧肺肝,抱恨归重泉。
吾母多兄弟,惟舅友爱专。
诸舅登仕籍,俱已谢尘缘。
有司操尺度,所持何其坚。
士人进身难,底用事丹铅。
贵为乡人畏,贱受乡人怜。
寄言名利者,致身须壮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作者的舅舅)的悲凉人生,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
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 居住环境:开头描写舅舅住在河边简陋的三间小屋,院子里种着桂花,围着荆棘篱笆,睡的是蒿草铺的床。这里用"丛桂影便娟"这样美好的意象,反衬出居住条件的艰苦。
2. 邻居对比:南边邻居奢侈享乐,整天歌舞升平;西边邻居精于算计,忙着数钱。这两种人都过得很好,与舅舅的境遇形成强烈反差。
3. 舅舅的人生: - 年轻时就是秀才(诸生),到六十岁还不得志(屯邅) - 在病中坚持读书(芸窗前),为了科举考试(宾兴)带病赶考 - 考试失败后伤心回家,冬天卧病在床,借酒消愁,吃药也不见效 - 最终郁郁而终(抱恨归重泉)
4. 家族对比:其他舅舅都做了官(登仕籍),只有这位舅舅一生不得志。
5. 社会批判: - 考官死板(有司操尺度),录取标准僵化 - 读书人出头太难(士人进身难) - 社会现实:富贵被人敬畏,贫贱只能博取同情 - 最后劝诫:要想追求功名,最好趁年轻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如蒿草床、带病赶考)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主人公的艰辛 2. 运用对比手法(与邻居、与其他舅舅)突出命运的不公 3. 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4. 语言朴实但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共鸣
它反映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下很多读书人的共同悲剧:寒窗苦读却始终不得志,最终在贫困中结束一生。这种怀才不遇的主题,在任何时代都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