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贼退经年,行次秀州破屋荒江,惨然弥目,孤舟夜泊,填此寄意。
寒旂日淡,苦角霜高,秋程一片黄昏。苇渚芦漪,孤艇剪烛谁论。
凄凉坠鸥梦醒,冷萧萧、晕出波痕。远望外、问荒灯破瓦,何处孤村。
十载真如塔火,向鸳湖夜泊,疏雨潺湲。古柳栖鸦,江路约略犹存。
重来落帆买酒,讶深宵、过客敲门。说乱定,有人归、无地招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战乱后荒凉破败的江南水乡图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深沉的哀伤。
上阕用"寒旂""苦角"等冷色调词语开篇,直接营造出萧瑟氛围。黄昏时分的秋江上,诗人乘着小船经过芦苇荡,只有一盏孤灯相伴。惊醒的鸥鸟、冰冷的波纹、远处的破屋残灯,这些意象共同构成荒芜的画面,暗示战乱后的民生凋敝。
下阕转入回忆对比。十年前诗人曾在嘉兴南湖夜泊,那时还有疏雨古柳的景致。如今重游旧地,深夜敲门买酒时,却听到当地人说:虽然战乱平息,但许多流离失所的人已找不到回家的路,连祭奠亲人的地方都没有了。最后"无地招魂"四字尤为沉痛,道出战乱带给普通百姓最深的创伤。
全词最动人之处在于:表面写景,实则写情。每一处景物描写都暗含对战争创伤的控诉,特别是通过今昔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却无法抚平的伤痛。诗人没有直接说战争多残酷,但通过"破屋荒江""无地招魂"等具体画面,让读者真切体会到百姓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