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临江慧力寺
舟中望古刹,川上移琴樽。
隐隐林阁见,迢迢钟梵闻。
列岫不离席,惊涛常在门。
风帆与沙鸟⑴,汎汎随朝昏。
天高一幡挂,静室⑵众香焚。
烟起多近郭,鸦归无远村。
松际上微雪,经声⑶来暮猿。
赏惟静者契,法对高僧论。
安得息尘驾,永怀赡(四库本作瞻)独园。
明朝别此去,惆怅满松云。
隐隐林阁见,迢迢钟梵闻。
列岫不离席,惊涛常在门。
风帆与沙鸟⑴,汎汎随朝昏。
天高一幡挂,静室⑵众香焚。
烟起多近郭,鸦归无远村。
松际上微雪,经声⑶来暮猿。
赏惟静者契,法对高僧论。
安得息尘驾,永怀赡(四库本作瞻)独园。
明朝别此去,惆怅满松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游览临江慧力寺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禅意。
开头四句写诗人乘船远望古寺,带着琴和酒(琴樽象征文人雅趣)缓缓靠近。树林间隐约露出寺庙的轮廓,远远传来钟声和诵经声,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氛围。
接下来四句用夸张手法写景:两岸青山仿佛近在餐桌旁(不离席),江中惊涛似乎就在寺门外翻滚。而风帆和沙洲上的鸟(沙鸟)从早到晚都在水面浮动,暗示时间流逝而自然永恒。
"天高"到"鸦归"四句转为静态描写:高悬的经幡、焚香的禅房、城郭边的炊烟、归巢的乌鸦,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烟火气与超脱感并存的寺庙图景。特别是"鸦归无远村"暗示寺庙周边人烟稀少,突出其幽静。
"松际"到"暮猿"继续用声音点缀画面:松枝上的积雪、傍晚猿猴的啼叫与诵经声交织,空山回响更显清幽。这里雪与声音的组合非常精妙,视觉与听觉通感。
最后六句转入抒情:诗人感叹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领略这般景致,与高僧论法更添禅趣。"安得"二字透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渴望永远停留在这片净土(独园指寺庙)。结尾预想明日离别时,松云间必将充满惆怅,余韵悠长。
全诗精髓在于:用流动的舟行视角串联起远近动静之景,将寺庙的幽静与江水的奔涌形成巧妙对比,最终落脚于对精神净土的向往。普通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当我们暂时脱离喧嚣,在自然与古迹中获得的片刻宁静,往往最令人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