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瘦文人徜徉竹林、饮酒赏秋的闲适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开头两句写主人公瘦弱得连衣服都撑不起来,却仍兴致勃勃地戴着帽子,坐着轿子出游。这里用"瘦不胜衣"的夸张手法,突出文人清癯的形象,而"强着冠"又显示他不减风雅的生活态度。
中间四句是精华部分:阳光透过竹林在地上洒下碎金般的光斑,秋色中万竿翠竹如玉般挺立。诗人用"金三顷"形容阳光的灿烂,用"玉万竿"比喻竹林的清雅,将普通的自然景物写得贵重华美。后两句写竹林宴饮之乐:准备好酒令和急促的鼓点助兴,却又不忍心将鲜嫩的竹笋当作下酒菜。这里"忍看"二字用得巧妙,既写对美食的渴望,又流露对竹笋的怜惜。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皇恩浩荡如九天雨露,但自己穿着木屐的闲散之人,终究无缘经常得见天颜。这里用"长屐"暗示隐逸身份,在看似谦卑的语气中,实则表达了甘于山林生活的淡泊心境。
全诗最动人的是对光影、色彩、声音的细腻捕捉,把竹林秋景写得既清雅又热闹。诗人通过"碎布金""高攒玉"这样精巧的比喻,让寻常景物焕发诗意光彩。最后在酒宴欢乐中突然插入对仕途的感慨,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文人特有的清高与自得。
汤胤勣
汤胤勣,字公让,明开国重臣汤和曾孙,为诸生,工诗,负才使气。巡抚尚书周忱使作启事,即席具数万言。忱荐之朝。少保于谦召询古今将略及兵事,胤勣应对如响。累授锦衣千户。偕中书舍人赵荣通问英宗于沙漠,脱脱不花问中朝事,慷慨酬答不少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