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六月闻蛩

西风幸未来庭院,秋心便劳深诉。
石井苔深,铜铺草浅,别有凄凉情绪。
流年暗数。
甚蛙嘿蝉瘖,任他风雨。
多谢殷勤,尊前特与说迟暮。
庾郎愁绝如此,便从今夜夜,相和悲语。
吟稳还惊,声孤易断,消受一秋凉露。
江南梦苦。
记雕笼携来,昼堂斗去。
快听雄鸣,为君拂衣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齐天乐·六月闻蛩》是唐代诗人李清照的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夏季听到蛩虫鸣叫时的心境。下面我们用现代语言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先,诗人提到“西风幸未来庭院,秋心便劳深诉。”这里的“西风”是指秋风,而“秋心”则比喻人的忧愁情绪。诗人庆幸秋风还没来,因为秋风一来,他心中的忧愁就会更加深重。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接着,“石井苔深,铜铺草浅,别有凄凉情绪。”这里的“石井苔深”和“铜铺草浅”描绘了庭院中苔藓生长的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同时,这些景象也引起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感。

“流年暗数。甚蛙嘿蝉瘖,任他风雨。”这里,“流年暗数”表示时间的流逝无法计数,而“蛙嘿蝉瘖”则是说夏夜里的蛙鸣和蝉鸣声此起彼伏。诗人感叹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只能任由这些声音陪伴自己。

“多谢殷勤,尊前特与说迟暮。”在这句中,诗人对陪伴自己的蛩虫表示感谢,并以此为契机,表达了对岁月流转、人生迟暮的感慨。

“庾郎愁绝如此,便从今夜夜,相和悲语。”这里,“庾郎”是指诗人自己,表达了他愁绪缠绵的心情。诗人希望在这漫长的夜晚,能与蛩虫一同倾诉自己的悲欢离合。

“吟稳还惊,声孤易断,消受一秋凉露。”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吟诗时的心情,他吟诗的声音稳定,却常常被蛩虫的鸣叫打断。这种孤独的感觉,就像一秋的凉露,让诗人更加感伤。

最后,“江南梦苦。记雕笼携来,昼堂斗去。快听雄鸣,为君拂衣舞。”诗人回忆起江南的美景,感慨万分。他希望人们能倾听蛩虫的鸣叫,感受生命的美好,并为之翩翩起舞。

总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夏季夜晚听到蛩虫鸣叫时的心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迟暮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美好的向往,令人陶醉。

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