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贾谧诗

伊昔有皇,肇济黎蒸。
先天创物,景命是膺。
降及群后,迭毁迭兴。
邈矣终古,崇替有徵。(一章)
在汉之季,皇纲幅裂。
大辰匿晖,金虎曜质。
雄臣驰鹜,义夫赴节。
释位挥戈,言谋王室。(二章)
王室之乱,靡邦不泯。
如彼坠景,曾不可振。
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启土虽难,改物承天。(三章)
爰兹有魏,即宫天邑。
吴实龙飞,刘亦岳立。
干戈载扬,俎豆载戢。
民劳师兴,国玩凯入。(四章)
天厌霸德,黄祚告衅。
狱讼违魏,讴歌适晋。
陈留归蕃,我皇登禅。
庸岷稽颡,三江改献。(五章)
赫矣隆晋,奄宅率土。
对扬天人,有秩斯祜。
惟公太宰,光翼二祖。
诞育洪胄,纂戎于鲁。(六章)
东朝既建,淑问峨峨。
我求明德,济同以和。
鲁公戾止,衮服委蛇。
思媚皇储,高步承华。(七章)
昔我逮兹,时惟下僚。
及子栖迟,同林异条。
年殊志比,服舛义稠。
游跨三春,情固二秋。(八章)
祗承皇命,出纳无违。
往践蕃朝,来步紫微。
升降秘阁,我服载晖。
孰云匪惧,仰肃明威。(九章)
分索则易,携手实难。
念昔良游,兹焉永叹。
公之云感,贻此音翰。
蔚彼高藻,如玉如兰⑴。(十章)
惟汉有木,曾不逾境。
惟南有金,万邦作咏。
民之胥好,捐狂厉圣。
仪刑在昔,予闻子命⑵。(十一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写给权臣贾谧的应酬之作,通过回顾历史变迁来赞美晋朝正统性和贾谧的功绩。我们可以分段理解:

1. 历史兴衰规律(1-3章) 开篇用"伊昔有皇"到"崇替有徵"说明朝代更替是历史常态。接着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为例("皇纲幅裂"指皇权崩溃),描写忠臣义士("雄臣驰鹜")为挽救王室奋起抗争却无力回天("如彼坠景"指像落日无法挽回)。

2. 晋朝建立过程(4-6章) 用"爰兹有魏"到"三江改献"讲述三国归晋:先是魏国建立("即宫天邑"),后司马氏取代曹魏("狱讼违魏"),最终晋武帝统一天下("庸岷稽颡"指边远部族臣服)。"赫矣隆晋"直接歌颂晋朝顺应天命。

3. 赞美贾谧(7-11章) 这部分最体现应酬诗特点: - 用"东朝既建"夸贾谧辅佐太子有方,"衮服委蛇"形容他官服华贵 - "昔我逮兹"回忆两人交情,说虽职位不同("同林异条")但情谊深厚 - 最后四章用比喻奉承:将贾谧比作南方珍贵的金子("惟南有金"),说他的文章像美玉兰花("如玉如兰")

全诗亮点在于: 1. 把朝代更替比作自然规律,像日落不可逆("如彼坠景") 2. 用"同林异条"巧妙比喻两人关系——同在一个朝廷却职位不同 3. 应酬技巧高超:历史铺垫+个人赞美的结构,既显厚重又不露骨

本质上是通过宏大历史叙事来抬高当下统治者,属于古代文人常见的政治社交写作。艺术上工整华丽,但受限于应酬性质,情感深度不如作者其他作品。

陆机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