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继一郭处士

圣君如尧舜,岂无巢与由。
计然亦何慕,五湖一扁舟。
之人久不作,侧席思岩幽。
尝闻鹿何君,清芬彻凝旒。
重华锡嘉号,见一光林丘。
谁谓雅道息,竞风日悠悠。
脱冠挂神武,有士归东州。
笑将金闺籍,猛博处士裘。
钧天为开颜,曰此夷逸俦。
大书继一字,虹光属奎娄。
宸章轶麟衮,正声出天球。
清名奖静退,下视古素侯。
睿谟广先宪,姱节追前修。
况今辑众隽,丞弼登虞周。
明时乐閒暇,出处自不侔。
赤城宅仙子,登陆方蓬洲。
君归访司马,坐忘春与秋。
方瞳照绿发,戏转黄河流。
烟雾肃逋客,隐者应辍耰。
欸乃辅行色,春风生柁楼(以上《安晚堂诗集》卷一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郭处士)的高洁品格和统治者对他的赏识,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清明政治的赞美。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理想君臣关系(开头到"竞风日悠悠") - 用尧舜时期的贤君与隐士(巢父、许由)的典故,说明明君在位时,既需要能臣也需要高洁的隐士。 - 提到春秋时期隐士计然(范蠡的老师)泛舟五湖的典故,暗示郭处士就像这些古代贤士一样超脱。

2. 郭处士受赏识("脱冠挂神武"到"下视古素侯") - 描写郭处士放弃官职归隐,却因品德高尚获得皇帝嘉奖(赐字、题诗)。 - 用"钧天"(天庭)、"虹光"等华丽意象,显示这份荣耀非同寻常。 - 强调这是对"静退"(不慕名利)美德的褒奖,比古代王侯更受尊崇。

3. 隐逸生活的魅力("睿谟广先宪"到最后) - 描绘理想的政治环境:贤臣辅佐、各得其所。 - 用"赤城仙子""蓬洲"等仙境意象,比喻隐士生活的高雅。 - 最后以春天江船的画面作结,暗示郭处士将享受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

诗歌亮点: - 巧妙运用大量典故却不显晦涩,如巢父许由、范蠡泛舟等,都是著名隐士故事。 - 对比手法突出:将庙堂荣耀与山林闲适对照,显示二者可以和谐共存。 - 语言既有"虹光属奎娄"的华美,也有"春风生柁楼"的清新,富有变化。

核心思想: 在理想社会中,统治者尊重隐逸之士的选择,而隐士的高洁品格也能反过来净化社会风气。这种君臣相得、各安其分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