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其二 过淮城口占,有序

马蹄才发,阳平门外,望里是淮安。
可怜此地,曾经流浪,一十五年前。
曲江高会知何处,秋水晚生烟。
惟有垂杨,千条万缕,还挂酒楼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路过淮安城时的回忆与感慨,语言直白却充满深情。

开头三句像电影镜头:马蹄刚踏出阳平门,远远就望见了淮安城。简单几笔就勾勒出旅途画面,让读者仿佛跟着作者一起赶路。

"可怜此地"三句突然转入回忆:十五年前,作者曾在这里流浪。用"可怜"二字透露出对往事的复杂情绪,可能是对当年困苦的同情,也可能是对时光飞逝的唏嘘。

下半阕用对比手法:当年热闹的曲江聚会早已无处可寻,只剩傍晚水面上飘着薄雾。这里"知何处"三个字特别动人,把物是人非的怅惘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最妙:虽然人事全非,但当年酒楼边的杨柳依然千丝万缕地垂挂着。杨柳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唯一见证,用不变的景物反衬巨变的世事,这种写法让惆怅之情更加绵长。

全词就像随手拍下的旅行笔记,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马蹄、城门、秋水、杨柳这些日常景物,自然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平淡中见深情的特质,让每个有过类似经历的读者都能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