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虫鸣的伤感场景,语言简单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雨绝苍苔地,月斜青草阶"勾勒出一个雨后秋夜的景象:雨水停歇后,长满青苔的地面湿漉漉的,月光斜斜地照在长满野草的台阶上。这里用"绝"和"斜"两个动词,让静止的景物有了动态感。
后两句"蛩鸣谁不怨,况是正离怀"是情感抒发。蛩就是蟋蟀,它的鸣叫本就容易引发愁思,更何况是在离别伤感的时候。诗人用"谁不怨"的反问,强调秋虫的鸣叫本就容易触动愁绪,而"况是"进一步递进,说明在离别时刻听到这样的声音,愁绪就更深了。
全诗妙在借景抒情,通过雨后的苔地、斜月下的草阶、秋虫的鸣叫这些具体意象,自然引出离愁别绪。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伤心",而是让景物替他说话,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让情感更加真实动人。
雍裕之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