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对梅

疏枝冷蕊,腊前时初破。
年后才多玉妃堕。
问梅轩白发,寂对空株,期三百六十,谁同幽坐。
孔方兄善幻,半幅溪藤,貌出缁尘素衣涴。
当盛暑展图看,遽失炎蒸,甚欲摘倾筐三个。
又却被、旁人劝休休,怕他日盐羹,凤毛无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梅花为主题,通过不同季节的对比,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和作者对它的深情。

上片写寒冬时节的梅花: 开头"疏枝冷蕊"直接描绘出梅花在腊月绽放的清冷姿态。"玉妃堕"用仙女比喻飘落的梅花,既美丽又带着一丝哀愁。随后笔锋一转,写作者在"问梅轩"中独自面对梅树,期待花开却无人共赏的寂寞。"三百六十"天漫长的等待,更凸显了这份孤独。

下片用巧妙对比展现梅花的神奇: 先调侃"孔方兄"(铜钱)虽然能变出各种东西,但画在纸上的梅花终究会沾染尘世污浊。接着突然跳到盛夏时节——当酷暑难耐时展开梅花图,竟能瞬间让人忘记炎热,甚至想摘几朵来解暑。这种跨越季节的联想,生动表现了梅花带给人的精神清凉。

结尾处笔调转为幽默: 当作者真想摘画中梅花时,却被旁人劝阻。理由很生活化:怕以后做汤时没有调味料("盐羹"),也再画不出这么美的梅花了("凤毛无和")。这种接地气的担忧,与前面高雅的情怀形成有趣反差,让整首词在深沉中透出俏皮。

全词通过时空跳跃的写法,将梅花的清雅、画梅的意趣、赏梅的痴情融为一体。既有文人雅士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又不失生活情趣,读来既风雅又亲切。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