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

富山元宵赏灯

朱衣锦带黄金镫,前后羽林兵。当空皓月悬秋镜,兰麝馨。箫鼓鸣,天街净。

灯界珠绳,春蔼花屏、御辇上翠逍遥,宫林传金错落,歌女口玉娉婷。赏良夜好景,听乐府新声。

庆元正,口队伍,乐升平。待天明,未收灯,宝筝前殿引长生。铁瓮千年富山城。西台一点老人星。

《正宫》黑漆弩

为乐府焦元美赋用冯海粟韵

画船来向高沙驻,便上蹑探梅吟履。对金山有玉娉婷,两点愁峰眉聚。【幺】倚西风目断行云,懒唱大江东去。借中郎爨尾冰弦,记老杜曾游此处。

别高沙诸友用鹦鹉曲韵

相从一月秦邮住,笑我是不耕种村父。话醒吟酒不成欢,灯下怯云羞雨。【幺】想梅花梦到孤山,又逐雪鸿南去。寨儿中燕侣莺俦,远望我认旗指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作品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段描绘元宵盛景,后半段抒发离别之情,整体展现了古代文人笔下热闹与孤寂的鲜明对比。

第一部分:元宵灯会的视觉盛宴 开篇用"黄金镫""羽林兵"等金色意象,勾勒出富丽堂皇的节日场面。月光如镜、兰麝飘香、箫鼓齐鸣的描写,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嗅觉、听觉。特别是"灯界珠绳"的比喻,把串联的彩灯比作珍珠绳索,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皇帝御辇、宫女歌舞的细节,让人仿佛穿越到古代宫廷庆典现场。

转折:欢宴后的清晨寂寥 当众人还沉浸在"乐升平"的喜悦中,诗人笔锋一转,用"待天明,未收灯"的晨光微曦场景,暗示繁华终将散场。铁瓮城、老人星的典故,隐隐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二部分:离别时的复杂心绪 后半段完全变换了情感基调。"画船""高沙"等意象交代离别场景,"愁峰眉聚"的比喻将愁绪具象化。诗人借"懒唱大江东去"的细节,生动表现无心吟咏的落寞。最精彩的是结尾处:明明是自己要离开,却说朋友们在遥望"认旗指出",这种反客为主的写法,让离愁更显绵长。

艺术特色: 1. 色彩运用大胆,金灯、皓月、珠绳构成绚烂画卷 2. 动静结合,羽林兵的威严与歌女的柔美形成对比 3. 情感起伏明显,从极致的欢庆到深沉的孤寂 4. 善用通感手法,让读者能"看见"香气、"听见"月光

这首作品像一部微缩纪录片,既记录了古代元宵节的多彩盛况,又展现了文人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让现代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与人生聚散的永恒主题。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