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引·画舸

画舸、荡桨,随浪前,隔岸虹。□荷点断秋容。疑水仙游泳,向别浦相逢。鲛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
罗袜凌波成旧恨,有谁更赋惊鸿。想媚魂杳信,算密锁瑶宫。游人漫劳倦□,奈何不逐东风。

赏析

柳永由秋日枯荷、荷塘彩虹,想起了曹植在《洛神赋》里所描写的荷花盛开的夏日荷塘里洛神宓妃戏水游泳,以及银河鹊桥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行动轻盈像飞鸟一样,在水波上细步行走,脚下升起蒙蒙水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体态轻盈柔美像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像腾空嬉戏的游龙。这美轮美奂景致已成旧恨,赋写这景致的诗人已作古,只留下“媚魂香信”“密锁瑶宫”了。

最后“漫劳倦”的词人发问道:“奈何不逐东风”?水仙已去,情景犹在,为何不像曹植那样翻山越岭,上下追踪,寻找洛神遗留下的足迹呢?词人知道,《洛神赋》只不过是曹植所作的一场清梦,一种绵绵不绝的思念之情。词人之所以最后“质疑问难”,实质是词人的一种幻灭哀伤的徒然发泄与哀叹而已。

划动船桨,高大的画船随着波浪似箭飞奔,隔岸荷塘上空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枯荷占尽秋色。想起了曹植《洛神赋》中的“灼若芙蕖出渌波”句子来,好像水仙洛神宓妃在那夏日的荷塘里戏水游泳,又似牛郎织女相逢在银河的鹊桥之上。水仙轻薄如同鲛丝吐雾的上衣,在阵阵轻风中随风飘动,细腰无力更显得柔弱倦怠。

眼前,在这满目枯荷的秋日的池塘里,那“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美轮美奂已成旧恨,赋写“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诗人已不复存在。料想艳丽的水仙洛神宓妃以及曹植赠与她的信物玉佩,还静默地深锁于瑶宫里吧。游人徒然疲劳,为何不像曹植那样翻山越岭,上下追踪,寻找洛神遗留下的足迹呢?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略带哀愁的秋日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水边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心中的情感波动。

首先,词的开头“画舸、荡桨,随浪前,隔岸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画舸(装饰精美的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荡漾,随着波浪前行,远处的彩虹横跨在两岸之间。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词中主人公的情绪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波动。

接着,“□荷点断秋容”一句中的“□”可能是指莲花,这句话的大意是水中点缀着莲花,打破了秋天宁静的画面。接着的几句“疑水仙游泳,向别浦相逢”生动地描述了莲花仿佛是水仙在水中游动,仿佛在期待着与某人相遇,增添了一丝浪漫和期待的色彩。

“鲛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这句话描写了水雾如鲛人吐出的细丝逐渐散去,水中的景象变得清晰起来,而水中的女子却显得慵懒无力,这可能是指水中的美丽女子或是词人想象中的某人,正在享受着这份宁静和美好。

“罗袜凌波成旧恨,有谁更赋惊鸿”则是指这位女子步履轻盈,如同凌波微步,但同时似乎也有着深深地遗憾,仿佛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已经消失。接着的“想媚魂杳信,算密锁瑶宫”表达了对这段美好记忆的怀念,似乎这位女子被关在了一个瑶宫中,让人难以亲近。

最后一句“游人漫劳倦□,奈何不逐东风”表达了无论游人多么努力地去追求,都无法完全捕捉到这份美好,如同春天的风一样难以捉摸。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美好事物的易逝和难以把握。

总的来说,这首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日水边的美丽场景,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美好的留恋,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捉摸的无奈和遗憾。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