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湿地的萧瑟画面,通过孤雁的意象传递出深沉的孤独感与生命漂泊的无奈。
开篇"断沙残汐葑田枯"用三个短句勾勒出荒芜的湿地景象:断裂的沙洲、退潮后的水痕、干枯的茭白田,像三张快照叠加出衰败的秋景。"寂历寒烟卧雁奴"中,孤独的雁奴(雁群中负责警戒的孤雁)蜷缩在寒冷的雾气里,"卧"字让它显得疲惫而脆弱。
后两句突然转折:这只看似萎靡的孤雁"飞起不知何处落",一个突如其来的振翅,却不知该飞向何方。最后"数声蓦忽隔黄芦",几声鸣叫从芦苇丛后突然传来,留下余音袅袅。这里的妙处在于:我们始终没看见雁群,只听见声音,让孤雁的寻觅更显徒劳。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枯败的静景推到孤雁特写,突然一个起飞的动作,最后以声音作结。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孤雁在荒芜中的挣扎,让我们自然感受到人生中那些无处安放的孤独时刻。芦苇后的雁鸣尤其耐人寻味——是同伴的回应?还是幻觉?这种留白让每个读者都能代入自己的生命体验。
武衍
武衍,字朝宗,原籍汴梁(今河南开封),南渡后寓临安(今浙江杭州)清湖河。所居有池亭竹木之胜,命曰适安。有《适安藏拙馀稿》、《适安藏拙乙稿》。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自序其集。事见《南宋古迹考》卷下。武衍诗,以顾氏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