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海景图,同时蕴含深刻的哲理思考。
前四句写实景:千万条奔腾的浪花最终在这里汇合,仿佛凝聚着开天辟地以来的原始能量。远处云雾连接天际,寒烟染上青碧色,朝阳从东方升起,把天空和海面都映得通红。诗人用"万折鲸波""千年元气"等夸张手法,突出大海磅礴的生命力。
后四句转入思考:浩瀚的大海看不到三座仙山的尽头,谁能阻挡千万江河向东奔流?天地造化永不停歇,自然规律就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这里把具体景象升华为哲理,用大海的永恒运动比喻宇宙运行规律,说明"道"(自然法则)就体现在日常所见中。
全诗妙在将具象与抽象完美结合:既有"晓日红"这样色彩鲜明的画面,又有"乾坤大化"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观海这个日常行为,领悟到自然界永不停息的运动规律,提醒人们要善于从普通事物中发现深刻道理。
毛纪
毛纪(1463——1545),字维之,号鳌峰逸叟。掖县(今莱州市)人士,明代重臣,官至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他于成化年间乡试第一,登进士。弘治初,授检讨,累迁侍读。正德十二年,命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世宗即位,以定策功,加伯爵,不受。“大礼”议起,杨廷和等相继去职,遂为首辅。朝臣伏阙哭争,俱逮系,毛纪上疏乞宥,传旨切责,遂于嘉靖三年(1524)七月二十六日致仕。《明伦大典》成,追论夺官。嘉靖二十四年(1545)卒,赠太保,谥文简。著有《密勿稿》、《辞荣录》、《联句私钞》、《归田杂识》、《鳌峰类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