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草 其一 (发表于1920年)

未能独立感萧条,左右扶持赖梓乔。
惠露有天身渐长,托根无地恨难消。
茑萝犹幸依松茂,葛藟终惭附木凋。
千古英雄多落拓,几同蓬梗与萍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于1920年,作者借植物依附生长的现象,表达了自己在动荡时代中无法独立的无奈与苦闷。

开头两句直白地说:我就像一棵站不稳的小树,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只能靠家人朋友("梓乔"指故乡亲友)帮忙支撑。这里用树木比喻人生处境,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无力感。

中间四句用三种攀附植物作对比:"惠露"像幸运儿遇到好环境能成长,"茑萝"攀附松树还算过得去,但"葛藟"(藤蔓)即使缠着树木最终也会枯萎。这些植物就像不同命运的人——有人能借势发展,有人勉强生存,更多人(包括作者自己)就像无根浮萍,再怎么依附也难以改变结局。

最后两句把个人感慨扩展到历史维度:自古以来多少英雄都像飘飞的蓬草、浮萍一样落魄。这既是对自身困境的宽慰,也暗含对时代洪流中个人渺小的感叹。

全诗妙在用随处可见的植物作比喻,把"依附他人生存"这种抽象感受写得鲜活可感。我们能看到一个乱世中的知识分子,既不甘心做攀附者,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矛盾心理。这种对命运既抗争又妥协的复杂情绪,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