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莲花洞僧泊云

巑岏千笋地,古洞昼冥冥。
中有无家客,石床闲诵经。
休粮时断火,汲水偶携瓶。
不许俗人到,白云常掩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泊云的僧人居住的莲花洞。透过诗意的语言,我们仿佛能感受到洞中的宁静与神秘。

首句“巑岏千笋地”里的“巑岏”形容山石林立的样子,诗中用“千笋”比喻山石,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洞穴所处之地的险峻。这组词给人一种险峻而幽深的感觉,暗示了泊云所居之地的偏僻与静谧。

“古洞昼冥冥”的“冥冥”指的是光线微弱,这里的意思是说洞穴在白天也显得幽暗。这进一步强化了洞内环境的神秘感和远离尘世的氛围。

接下来,“中有无家客,石床闲诵经”描绘了泊云的形象。他是一位没有固定居所的僧人,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他在石床上静静地诵读经文,这种生活的平静和专注,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安慰。

“休粮时断火,汲水偶携瓶”进一步展示了泊云的生活方式。这里“休粮”是指不进食,表明他过着清贫的生活,只偶尔饮水。这些细节让我们体会到他的清心寡欲和对物质的淡泊。

“不许俗人到,白云常掩扃”中的“扃”是指门或窗的关闭处。这表明泊云的洞穴是远离尘世喧嚣的,外面的世事纷扰对他来说已经是另一个世界。只有白云遮掩着洞口,仿佛在为他守护这一份宁静和隐秘。

整首诗通过清幽的环境和僧人的生活描绘,传递出一种远离尘嚣、清心寡欲的境界。它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感悟。

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