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落景余清辉,轻桡(ráo)弄溪渚(zhǔ)。
落日散发着它剩余的光线,轻摇木桨在若耶溪中划船。
落景:落日的光辉。桡:船桨。渚:水中的小岛。
泓(hóng)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爱,清溪泛舟是怎样的从容悠闲。
泓澄:水深澄澈。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huàn)纱女。
白头老翁端坐于岸边垂钓,新妆的少女临水清洗衣衫。
相看似相识,脉(mò)脉不得语。
彼此对望着好像曾经相识,却只能脉脉相视无缘攀谈。
脉脉:互相凝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落日散发着它剩余的光线,轻摇木桨在若耶溪中划船。
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爱,清溪泛舟是怎样的从容悠闲。
白头老翁端坐于岸边垂钓,新妆的少女临水清洗衣衫。
彼此对望着好像曾经相识,却只能脉脉相视无缘攀谈。
注释
耶溪:即若耶溪,出若耶山,北流入运河。溪旁有浣纱石古迹,传说西施曾浣纱于此。
落景:落日的光辉。
桡(ráo):船桨。
渚(zhǔ):水中的小岛。
泓澄:水深澄澈。
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
脉脉(mò):互相凝视。
创作背景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冬,诗人在长安求仕未成,沮丧地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一日,他泛舟耶溪,傍晚,在溪边看到了垂钓的老翁,浣纱的村女,他们生活得自然、和乐,无忧无虑,深深触动了诗人之心。因此,写了这首《耶溪泛舟》,以表达他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
鉴赏
诗一落笔,就描绘出了一幅落日余辉中,渔舟唱晚、轻棹击水的耶溪夕照图:“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诗人开始就描绘江南独有的景色:溪水上一只小舟漂浮,舟人轻轻摆动着船桨,在落日余辉中自由自在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一片斜阳照到水面,浮现出烟雨空濛的景象,水面上一层一层的细浪,受了残阳的反照,一时光辉起来,那夕阳金色的浅光,映着洲渚的小草、两岸的绿野,镶出西边天际的一抹绛红、深紫。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是写诗人临水泛舟看到在明净如镜的溪水中,观赏游鱼追逐嬉戏,三五成群,在水草和细石下钻进钻出。
耶溪的水色山光,使诗人乐而忘返,而江南的风土人情、岸边的渔村竹寨,更使诗人如入桃源仙境。“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两句,概括地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阳中垂钓却悠然自得;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传说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欢声笑语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
结尾“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恬静和乐的山村,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非常相似,又与诗人孟浩然失意后的隐逸心情和谐一致。因此,这“似相识”确是诗人的思绪所念,是情之所至,而与那垂钓翁、浣纱女陌路相逢,素不相识,虽则情感相通,却只能脉脉相视而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然的溪边黄昏图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前两句写景:夕阳的余晖洒在溪水上,诗人轻轻划着小船在溪中漫游。这里用"轻桡"(轻轻划桨)和"弄"字(玩赏)表现出悠闲自得的心情。
中间四句写人:清澈的溪水中倒映着喜爱水景的诗人,他悠闲地泛舟溪上。岸边有白发垂钓的老翁,也有刚梳洗打扮好的浣纱少女。诗人通过"白首"与"新妆"的对比,展现了溪边不同年龄人群的生活画面。
最后两句抒情:诗人与这些陌生人静静对望,虽然素不相识却觉得亲切,彼此心有灵犀却都不说话。这种"似曾相识"的微妙感受,正是生活中最动人的瞬间。
全诗妙在把平凡的日常场景写得充满诗意。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就是划船、看景、遇见陌生人,但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温暖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朴素的美。特别是结尾那种"熟悉又陌生"的人际默契,让人联想到自己生活中那些无言却温暖的相遇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