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清明

消受馀寒,春裘徙倚东阑树。
故园陈约旧东风,谁换新坯土。
过了禁烟百五,暗红销、烛痕泪冱。
画屏孤望,一雨沧江,绿迷归路。
别久瑶华,哀弦怎与殷勤诉。
也拚倦眼不看花,花外莺还妒。
持谢红嫣翠舞,守鸾尘、镜台早许。
鹃啼咫尺,莫误寻常,巷箫街鼓。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清明时节的愁绪,像一幅用细雨和落花织成的忧郁画卷。

上片从"倒春寒"的体感切入,穿着春衣倚栏远望的人,思绪飘回故乡——那里本该是东风送暖的时节,如今却不知是谁在翻新故园的泥土。清明已过("禁烟百五"指寒食禁火后105天),蜡烛泪痕凝固如血,屏风后的孤独目光穿过烟雨迷蒙的江面,连归途的绿意都变得模糊。这里用"暗红销"对应烛泪,"沧江"对应归途,颜色与意象交织出迷茫感。

下片转向更深的思念。"瑶华"(美玉)喻指心中珍视的人,琴弦也诉不尽别离之苦。索性连花都不愿看,偏偏莺鸟还在花丛妒忌这份孤寂。词人谢绝了繁花翠叶的殷勤("红嫣翠舞"),守着鸾镜上的尘埃——这个细节特别动人,像定格在梳妆台前的等待。"鹃啼"与巷口的箫鼓声形成时空交错,提醒着寻常生活仍在继续,而思念者却困在回忆里。

全词妙在将清明时节的潮湿感渗透进每个意象:凝固的烛泪是潮湿的,烟雨江水是潮湿的,镜台尘埃是潮湿的,连杜鹃啼声都像沾着水汽。这种湿润的忧郁,比直接写眼泪更令人心头发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