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 畏庐为涧秋作山水小幅漫笔题此(癸丑(民国二年))
西风斜日酿清愁。
怕登楼,又登楼。
笑举一尊浊酒饯残秋。
直向万山深处去,起茅屋,尽馀生,断送休。
送休,送休,更何求。
水自流,云自浮。
睡死,睡死,睡不死,飘梦岩头。
扶杖飞泉,尘世总悠悠。
倚石看君留画稿,持此意,赠将归,当卧游。
怕登楼,又登楼。
笑举一尊浊酒饯残秋。
直向万山深处去,起茅屋,尽馀生,断送休。
送休,送休,更何求。
水自流,云自浮。
睡死,睡死,睡不死,飘梦岩头。
扶杖飞泉,尘世总悠悠。
倚石看君留画稿,持此意,赠将归,当卧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秋天里一个文人借酒消愁、向往隐居的复杂心情,语言直白却充满画面感。
上半部分(到"断送休"): 开篇用"西风斜日"四个字就画出了秋天的萧瑟景象,这种环境让人忍不住发愁。作者说"怕登楼又登楼",这种矛盾心理特别真实——明明知道登高望远会更伤感,却还是忍不住要上去。他苦笑着举起酒杯,像是在和秋天告别。"万山深处起茅屋"是他最向往的生活,想躲进深山老林盖间茅草房,了却余生。这里的"断送休"说得特别决绝,带着对现实生活的失望。
下半部分("送休"到最后): 连续三个"送休"像是叹气,问自己隐居后还能求什么。看"水自流,云自浮"的答案特别洒脱——大自然本来就是这样自在。接着"睡死"的重复很有意思,说是想长眠山间,可"睡不死"又透着无奈,只能做梦飘到山岩上。最生动的画面是老人拄着拐杖站在瀑布边,觉得尘世纷扰都变得遥远。最后看着朋友的山水画稿,说就把这画当作出游吧——明明人还在尘世,心已经跟着画去隐居了。
全词妙在把现代人也会有的"想逃离"心情写得特别鲜活:用喝酒对抗忧愁、想隐居又做不到、靠艺术品神游。那些重复的短句像在模仿叹气声,山水画的留白处正好安放他无处可去的隐士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