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集陆处士居(一本无此字)玩月

欲赏芳菲肯(一作不)待辰(一作晨),忘情人访有情人。
西林可(一作岂)是无清景,祗为忘情不记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赏月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间情谊的感悟。

前两句"欲赏芳菲肯待辰,忘情人访有情人"意思是:想要欣赏春天的美景何必非要等到白天?我这个看似淡泊的人,也来拜访充满生活热情的朋友了。这里用"忘情人"和"有情人"的对比,暗示诗人平时可能比较超然物外,但此刻也被春夜美景打动,主动寻访友人。

后两句"西林可是无清景,祗为忘情不记春"是说:西边的林子怎么会没有好风景呢?只是因为我平时太过超脱,都忘记了欣赏春天的美好。诗人在这里自我调侃,承认自己常常忽略身边的美景,这次特意来弥补这个遗憾。

全诗通过"忘情"与"记春"的对比,表达了这样的生活哲理:再美好的事物,如果不用心感受也会错过;而只要愿意主动发现,平凡处也能遇见美好。诗人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不要因为习以为常就忽略了生活中的诗意。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