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

春楼曙鸟惊,蚕妾候初晴。
迎风金珥落,向日玉钗明。
徙顾移笼影,攀钩动钏声。
叶高知手弱,枝软觉身轻。
人多羞借问,年少怯逢迎。
恐疑夫婿远,聊复答专城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采桑》描绘了一位采桑的女子在春天的情景。接下来,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逐句分析这首诗。

“春楼曙鸟惊,蚕妾候初晴。”春天到来,天气初晴,在春楼的蚕妾(养蚕的女子)被曙鸟的叫声唤醒,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迎风金珥落,向日玉钗明。”在采桑的过程中,女子迎风而行,金珥随风摇曳,时而似乎快要掉落;在阳光的照耀下,她头上的玉钗闪闪发光。这里用物件的动态和光泽,间接展现了女子的动态美。

“徙顾移笼影,攀钩动钏声。”她在移动时,身上的桑笼随着她的动作留下影子;攀钩时,身上的饰物发出美妙的声音。这里通过影子和声音,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叶高知手弱,枝软觉身轻。”从女子采桑的困难中,我们可以感知到她的柔弱。高高的桑叶需要她努力伸手去采,而软弱的枝条也需要她小心地攀折。这里暗示了女子的娇弱和细致。

“人多羞借问,年少怯逢迎。”她在采桑时遇到许多村民,因为羞涩并不轻易与人交谈;作为年轻的女子,她在迎接春光时还带有些许的胆怯。这部分诗句展现了女子的内向和羞涩。

“恐疑夫婿远,聊复答专城。”她担心远方的丈夫,因此即使采桑忙碌,也会停下来回答来自附近城市的信息。这展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采桑女子在春天劳作时的情景、她的美、羞涩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样的描绘让人们对田园生活有了更深的感受,也让人对女子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张正见

南朝陈清河东武城人,字见赜。好学有清才。梁武帝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元帝立,迁彭泽令。入陈,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宣帝太建中卒,年四十九。善五言诗。明人辑有《张散骑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