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沈痾诗

风将夜共静,空与月俱明。烛滴龙犹伏,垆开凤欲惊。

叶飞林失影,冰合涧无声。太息兴床念,宁敢离衣行。

唯畏残藤尽,不闻桴鼓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人在岁末冬夜的孤寂感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内心情绪。

前两句"风将夜共静,空与月俱明"用拟人手法,说风和夜一起安静下来,天空和月亮一起明亮,营造出寂静清冷的冬夜氛围。这里"共"和"俱"的重复使用,让景物之间产生互动感。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写室内外景象:烛泪像蛰伏的龙,香炉里飘出的烟像受惊的凤凰,落叶后树林失去影子,结冰的溪涧不再出声。这些意象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龙伏""凤惊"的比喻尤其精妙,把静态景物写得活灵活现。

最后四句转入抒情:病榻上的诗人叹息着起身的念头,却不敢离开温暖的被褥。最让他害怕的不是病情加重,而是听不到报更的鼓声——这个细节巧妙暗示了长夜难熬的孤独感。"残藤"可能指生命将尽,而"桴鼓鸣"代表着时间流逝和外界联系,两者对比强化了病人的脆弱无助。

全诗通过夜、月、烛、冰等冷色调意象,构建出孤寂清冷的意境,最后落脚在对生命消逝的隐忧,情感含蓄而深沉。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孤独害怕",但每个景物描写都渗透着这种情绪,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借景抒情"的特点。

朱超

朱超(生卒年不详)仕梁为中书舍人。原有集,已散佚,今存诗十余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