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青城龙溪奂道人

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一作懵懵)。
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
龙溪盘中峰,上有莲华僧。
绝顶小(一作少)兰若,四时岚气(一作翠)凝。
身同云虚无,心与溪清澄。
诵戒龙每听,赋诗人则称。
杉风吹(一作冷)袈裟,石壁悬孤灯。
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
愿闻开士说,庶以心相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青城山的诗歌,诗中描绘了青城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道人(道士)的崇敬之情。

1. 诗人用“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来形容青城山的高大和美丽。意思是说青城山就像是五岳的领路人,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一片朦胧。

2. “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描绘了青城山的景象,云雾散开,露出了险峻的山崖,百里之外都能看到山石棱角。

3. “龙溪盘中峰,上有莲华僧”描绘了龙溪山谷中有一座山峰,山顶上有一座莲花形状的寺庙,寺庙中住着修行的人。

4. “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描述了寺庙所在的地方,山峰之巅有一座小寺庙,四季都有云雾缭绕。

5. “身同云虚无,心与溪清澄”表现了诗人向往隐居生活,希望自己能够像云一样自在,心胸如溪水般清澈。

6. “诵戒龙每听,赋诗人则称”表达了诗人对道人的敬仰,认为道人诵经的声音连龙都会倾听,赋诗也能得到赞誉。

7. “杉风吹袈裟,石壁悬孤灯”描绘了道人的生活,风吹着袈裟,石壁上挂着孤灯,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诗意。

8. “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表达了诗人想要放弃微薄的俸禄,一心修行,追求更高境界。

9. “愿闻开士说,庶以心相应”诗人希望能听到道人的教诲,以便心灵得到净化。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青城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和修行追求的向往,以及对道人的崇敬之情。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