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闲人闲乐琴书味

闲人闲乐琴书味。行胡朗反货药囊符水。顿然识破,沾名作解,蹉跎真计。枯木岩前累。要撅劣、诸缘总弃。剔开性月,时时不昧,忘神气,养虚体。炼就不空真智。向太虚、神妙成器。净明体态,纵横恢廓,一尘无翳。圆觉融三际。具庄严、法身纯粹。显如如了了,真常安住,彻无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的修行者形象,核心是表达"放下执念、回归本真"的生活智慧。

上阕(前半部分)用对比手法展开: - 开头"闲人闲乐琴书味"展现理想生活状态:像古代隐士一样弹琴读书,享受简单快乐。 - 但现实中人们却在忙"货药囊符水"(卖药画符)、"沾名作解"(追逐虚名),这些在修行者眼中都是"蹉跎真计"(浪费生命)。 - 提出解决方案:要像"枯木岩前"(枯树下打坐)那样抛弃杂念("诸缘总弃"),通过冥想("剔开性月"指观想明月)来修养心性。

下阕(后半部分)描写修行境界: - "炼就不空真智"指通过修炼获得通透的智慧,这种境界被比作"太虚"(宇宙)般浩瀚纯净。 - 用"净明体态"(清澈透明)、"一尘无翳"(不染尘埃)形容心灵状态,最终达到"圆觉"(圆满觉悟)的境界。 - 结尾"彻无生"是佛教术语,指看破生死轮回的终极觉悟。

全词精髓在于: 1)批判现实:讽刺世人追逐名利、迷信外物的浮躁生活 2)修行方法:主张通过静心冥想回归本真 3)理想境界:描绘了心灵如明月般清澈、如宇宙般开阔的精神状态

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枯木岩前"的意象——在看似枯槁的表象下,藏着比繁华世界更丰富的生命体验。这种"极简修行"的理念,对现代人缓解焦虑仍有启发意义。

刘志渊

金道士。河中万泉人,字海南,号元冲子。童时不作嬉戏,事亲至孝。慕仙学道,后遇长春真人丘处机于栖游庵。金末兵乱,避于绵山。卒年七十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