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片石》这首诗描绘了一块从沃洲僧人那里寄来的庐阜石,以及这块石子给人们带来的雅致趣味和心灵的宁静。
首句"小斋庐阜石,寄自沃洲僧",说明这首诗通过一块庐阜石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庐阜石来自庐山,而沃洲是另一个地方,僧人将这块石头寄给了诗人,透露出一种禅意的元素。
接着"山客劳携笈,幽人自得朋",描述了诗人收到这块石头的感动,就好像山中的旅行者因为携带了石头而得到同伴的陪伴,暗示了这块石头给诗人带来的友情和陪伴。
"瘦云低作段,野浪冻成云",这两句用了生动的比喻,描述了石头上的纹理仿佛是低垂的云朵和凝固的波浪。"瘦云"和"野浪"用得巧妙,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表面特征,也带有一种自然的美感。
最后两句"便可同清话,何须有物凭",则表达了这块石头所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是一种心灵的对话。诗人认为,即使没有具体的依托物,通过这块石头,也可以进行心灵的交流和对话,展现出一种超脱物质的闲适境界。
整首诗以一件小物为引,展开了一幅关于友情、自然之美以及心灵交流的画面,让人感到宁静与自在。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