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
君子体清尚,归处有兼资。虽然经济日,无忘幽栖时。
卜居旧何所,休浣尝来兹。岑寂罕人至,幽深获我思。
松涧聆遗风,兰林览馀滋。往事诚已矣,道存犹可追。
遗子后黄金,作歌先紫芝。明德有自来,奕世皆秉彝。
岂与磻溪老,崛起周太师。我心希硕人,逮此问元龟。
怊怅既怀远,沉吟亦省私。已云宠禄过,况在华发衰。
轩盖有迷复,丘壑无磷缁。感物重所怀,何但止足斯。
卜居旧何所,休浣尝来兹。岑寂罕人至,幽深获我思。
松涧聆遗风,兰林览馀滋。往事诚已矣,道存犹可追。
遗子后黄金,作歌先紫芝。明德有自来,奕世皆秉彝。
岂与磻溪老,崛起周太师。我心希硕人,逮此问元龟。
怊怅既怀远,沉吟亦省私。已云宠禄过,况在华发衰。
轩盖有迷复,丘壑无磷缁。感物重所怀,何但止足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君子在繁忙政务之余,不忘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讲的是主人公虽然身居要职,但始终保持着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就像现代人工作再忙也会抽空去郊外放松一样,这位君子也会定期回到骊山下的旧居休憩。这里环境幽静,正好适合他静心思考。
中间部分("松涧聆遗风"到"奕世皆秉彝")描写了旧居周围的自然景色。松树山涧让他感受到先贤遗风,兰草园林让他体会生命的美好。他说虽然往事已成云烟,但做人的道理永远值得追寻。比起给子孙留黄金财富,他更愿意传承高尚品德,就像古代隐士用紫芝歌谣传递智慧一样。
最后部分表达了主人公的人生感悟。他仰慕古代贤人,但更重视自我反省。虽然现在身居高位,但头发已白,深知荣华富贵终会消散,而山水之间的纯净本质永不改变。这种感悟让他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不仅满足于物质上的"知足",更追求精神上的充实。
全诗通过对比"繁忙工作"和"幽静生活",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典型的精神追求: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高尚品德和自然生活的向往。这种"既要...又要..."的生活智慧,对现代人平衡工作和生活依然很有启发。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