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闻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一作和空上人)

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禅师几度曾摩顶,
高士何年更发心。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
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并表达对朋友南十五和尚思念之情的诗。下面我逐句进行解释:

首句“晚节闻君道趣深”,写的是诗人听闻朋友的为人之道。这里说的“晚节”,指的是秋末冬初的季节,“道趣深”说明南十五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情趣非常高深。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南十五人格魅力的钦佩。

第二句“结茅栽树近东林”,写的是南十五的居住环境。“结茅栽树”,可以理解为他在东林附近过着简朴的生活,静心修行。“近东林”则可能暗指他接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禅师几度曾摩顶”,这里的“禅师”指的是空和尚,也就是南十五。“摩顶”是佛教的一种仪式,意味着空和尚对南十五有过深深的教诲或者加持。这句诗展现了空和尚与南十五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师徒情深。

第四句“高士何年更发心”,这里的“高士”指的是南十五。“发心”是佛教用语,意为立下决心修行。这句诗在问,南十五在何时决定走上修行之路,表达了对南十五修行的敬佩与好奇。

第五句“北渚三更闻过雁”,“北渚”指的是北边的小岛,“三更”是深夜时分,“闻过雁”则是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北岛听雁鸣的寂静画面,引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六句“西城万木动寒砧”,“西城”可能是指朋友居住的地方,“万木动寒砧”则是形容寒风中树木摇曳,传来阵阵寒砧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南十五的思念和关切。

最后一句“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支公”和“玄度”可能是指南十五的朋友或者志同道合的人。“不见支公与玄度”表达的是诗人对南十五身边朋友的思念。“相思拥膝坐长吟”则是诗人自己因为思念朋友而夜不能寐,拥膝长吟的情景,展现了诗人深深的友情和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景色和南十五的修行生活,表达了对南十五的钦佩、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空和尚和支公玄度的出现,展现了佛教友情的深厚和心灵的交流。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对友情和修行的赞美。

张南史

张南史,字季直,幽州人。好弈棋。其后折节读书,遂入诗境,以试参军。避乱,居扬州。再召,未赴而卒。代表作有《同韩侍郎秋朝使院》、《寄中书李舍人》、《殷卿宅夜宴》、《春日道中寄孟侍御》、《江北春望赠皇甫补阙》等,其中以前六首咏物诗最有特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