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檄家山

閒居愧未能,淮幕冷于冰。
家檄官无俸,山吟客有僧。
池荒眠鹭石,树折饮猿藤。
寥落谁相问,孤明雨夜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捧檄家山》。

首先,从标题《捧檄家山》来看,可以理解为诗人回到家乡,面对家乡的山水、人情,以及自己的处境,产生了某种感慨,于是写下这首诗。

“閒居愧未能,淮幕冷于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闲居在家,却感到内心不安和愧疚。这里的“淮幕冷于冰”可以理解为诗人感到自己虽然在家,但心境如同冰冷的淮河一样冷清,缺乏温暖和活力。

接下来,“家檄官无俸,山吟客有僧。”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身为官员却没有薪水(俸禄),只有家书和山寺的吟唱声伴随。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因为某种原因失去了官职或者待遇不佳,但他并没有因此沮丧,反而通过吟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而“有僧”则可能代表诗人并非孤单,还有山寺的僧侣与他一同吟唱,形成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再来看“池荒眠鹭石,树折饮猿藤。”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周围的环境:池塘荒芜,鹭鸟在石头上栖息;树木折断,猿猴在藤蔓间饮水。这种景象透露出一种荒凉和落寞的气息,但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体验。

最后,“寥落谁相问,孤明雨夜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感到孤独和无助,在雨夜的灯光下,没有人来探望和关心他。这种孤独和无助可能加深了诗人对人生、世态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遭遇困境时,依然保持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尽管环境荒凉、心境冷清,但诗人通过吟诵诗歌、观察自然来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首诗通过生动而深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和豁达。

史卫卿

史卫卿,字景灵,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安之从子,弥巩孙。曾预乡荐,入淮南帅幕。事见《江湖后集》卷一一、《甬上宋元诗略》卷一○。今录诗十一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