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澹心追送同舟至惠山

离人逢好友,一棹傍林丘。远送同明月,相看总白头。

野桥疏柳卧,浦寺乱云秋。信宿倾情话,闲心到十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老友在离别之际同游惠山的情景,充满了温情与人生感慨。

前两句写老友重逢的喜悦:即将分别的人意外遇到知心好友,两人乘着小船停靠在树林边的河岸。这里"离人"与"好友"的对比,凸显了相聚的珍贵。

三四句用明月和白头作比:老友远道相送的情谊像明月般皎洁,两人相视时发现彼此都已白发苍苍。既写出了友谊的纯洁永恒,又透露出岁月流逝的淡淡忧伤。

五六句转向景物描写:野外的桥边柳树稀疏横卧,水边寺庙笼罩在秋日的乱云中。这些萧瑟的景物暗示着离别的氛围,也映衬着两位老人的人生晚景。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彻夜长谈让两颗心完全敞开,仿佛神游到了传说中的仙境。这里"十洲"是道教传说中的海外仙山,比喻老友间的心灵共鸣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全诗通过质朴的语言,将老友间的深厚情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超然物外的心境融为一体。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后依然纯净的友谊,以及两位白发老人面对离别时既坦然又眷恋的复杂心境。

施闰章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