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

鸾天汉津。恍如梦觉空江暮。云雨无踪珮何处。君非玉斧望归来,流水桃花定相误
相误。空凝伫。郑子江头逢二女。霞衣曳玉非尘土。笑解明珰轻付。月从云堕劳相慕。自有骖鸾仙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调笑》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的浪漫邂逅,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1. 场景设定 开篇用"鸾天汉津"(银河渡口)营造仙界氛围,主人公在暮色江边恍惚如梦,暗示遇到不寻常的事。"云雨无踪珮何处"用楚王遇巫山神女的典故,暗指仙女突然消失,只留下环珮余音。

2. 情感转折 "君非玉斧"借用"吴刚伐桂"的典故,说对方不是被罚的仙人,可以自由归来。"流水桃花"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表达等待却错过仙缘的遗憾,重复"相误"强调这种怅惘。

3. 邂逅描写 下半段具体写遇见两位仙女("郑子江头逢二女"),她们穿着霞光般的衣裳,笑着解下明珠耳饰相赠。"月从云堕"的比喻既写仙女降临的轻盈,又暗含月老牵线的爱情暗示。

4. 深层寓意 最后"自有骖鸾仙侣"点明:真正的神仙眷侣自会相遇。这既是对无缘之憾的释然,也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不必强求,该来的总会来。

全诗妙在将现实与仙境交融:江边暮色是真实的,仙女传说则是幻象,这种虚实交织的手法,把一次擦肩而过的邂逅写得既唯美又留有想象空间。语言上"霞衣曳玉""笑解明珰"等描写充满动态画面感,让仙女形象跃然纸上。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