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天章归中条 其一

二月春芜绿,纷纷蝴蝶飞。花朝逢暮雨,寒食减征衣。

道路谁知己,登临不当归。中条多水竹,此去掩荆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和友情的细腻感受。

前四句写景:二月原野刚冒出嫩绿,蝴蝶已经开始飞舞。花朝节(传统赏花节日)碰上了傍晚的细雨,寒食节(清明节前禁火的节日)天气转暖,可以少穿些衣服了。这里用春草、蝴蝶、春雨这些典型意象,勾勒出清新又略带凉意的早春画面。

后四句抒情:路上远行难遇知己,即便登高望远也不该想着回头。但转念安慰友人:中条山(友人家乡)有茂密的水竹,回去正好可以关上柴门过清净日子。这里既有对友人旅途孤单的体贴,又用家乡美景安慰对方,最后"掩荆扉"的意象特别生动,让人联想到友人归隐后宁静自足的生活。

全诗妙在把送别的惆怅转化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美好想象,用清新的自然景物冲淡离愁,显得既真挚又洒脱。特别是"道路谁知己"这句,道出了古代旅人的孤独,至今读来仍能引起共鸣。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