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秋柳

断魂处,冷烟疏雨。远岸斜桥,乱垂残缕。漫说风流,可怜不是旧张绪。

春前曾记,向镜里、描眉妩。换了好繁华,更瘦减、腰支难舞。

秋暮。剩残蝉留恋,叶底抱吟凄楚。莺梭燕剪,恨抛却、青青都去。

最怕听、唱彻阳关,又勾起、离愁如许。过几点芦花,休认长条飞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秋天柳树的衰败景象,通过柳树的变化来寄托人生的感慨和离愁别绪。

上片开头用"断魂"二字定下全词悲凉的基调。秋天的柳树在冷烟疏雨中显得萧条,柳条杂乱地垂着,早已不是春天那种风流的模样。这里用"张绪"的典故(南朝美男子,常以柳自比),说现在的柳树已不是当年那个风姿绰约的美人了。春天时柳枝还能像女子画眉一样柔美,如今繁华消逝,柳枝瘦得连舞动的力气都没有了。

下片写秋末的蝉在残叶间凄切鸣叫,曾经穿梭其间的莺燕也都飞走了,抛下这光秃秃的柳枝。最怕听到《阳关曲》(送别曲),因为会勾起无限离愁。最后看到几点芦花飘过,提醒人们别把这些飞絮错认作春天的柳絮——因为真正的柳条早已失去活力。

全词妙在处处写柳,又处处写人。通过柳树从春到秋的变化,暗喻人生从青春到衰老的过程,更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以及面对离别时的伤感。语言虽含蓄,但情感真挚,读来能让人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