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悦兑元见寄(二首)

逢人近问净天镜,今我重忆张贞居。
曾将山渌开清昼,兼索溪藤写素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友人张贞居的深切怀念,以及两人之间高雅的精神交流。

首句"逢人近问净天镜"用日常问候的方式开篇,但问的却是"净天镜"这样超凡脱俗的事物,暗示作者与友人都是追求精神纯净的高洁之士。"净天镜"可以理解为明净如镜的天空,也可以象征澄澈的心灵境界。

第二句"今我重忆张贞居"直接点明主题,表达对友人的思念。"重忆"二字说明这种怀念不是第一次,而是经常涌上心头。

后两句通过两个具体场景展现他们的交往:一起在山间清澈的溪水边度过美好的白天,以及互相索要特制的"溪藤纸"来书写诗文。这两个画面充满山林野趣,既表现了他们亲近自然的生活情趣,又展现了以文会友的雅致交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山渌"、"溪藤"等意象,营造出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具体的生活片段和自然景物,含蓄地表达了对志同道合友人的珍视,展现了古代文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朱右

朱右(1314年-1376年),字伯贤(一字序贤),自号邹阳子,临海章安(今属椒江区)人。生于元仁宗延祐元年,元末从陈叔夏、林景和游,又受文法于李孝光。以荐授庆元路慈溪县儒学教谕,调萧山,擢主簿。至正二十年(1360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转员外郎。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曾诣阙献河清颂,不遇而归。洪武三年(1370年),召修元史。洪武六年,修日历,除翰林院编修。洪武七年,又修洪武正韵。不久,迁晋府右长史。卒于明太祖洪武九年,卒年63岁。他博通经史。著有白云稿五卷,《四库总目》又有春秋类编、秦汉文衡、元史补遗等,并行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