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
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译文及注释
仙游渡颍(yǐng)水,访隐同元君。
到处游访仙人,今天渡过颍阳河,来拜访隐士元丹丘。
颍水:源出河南登封西南,至安徽寿县正阳关入淮。元君:指元丹丘。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老元啊,你怎么丢弃天下苍生的愿望,不去当官,却喜欢与洪崖仙人在一起?
苍生望:百姓所望。洪崖:传说中的仙人。或说即黄帝臣子伶伦,帝尧时已三千岁,仙号洪崖。此借喻元丹丘。
卜地初晦(huì)迹,兴言且成文。
当初选择此地建山居的目的就为了幽静隐蔽,每次的议论都足称美文。
晦迹:隐居匿迹。
却顾北山断,前瞻(zhān)南岭分。
此地好风景,北面是马山的断崖峭壁,南面是鹿台山。
“却顾”二句:即诗序所说“北倚马岭”,“南瞻鹿台”。北山,指马岭。南岭,指鹿台山。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sōng)丘云。
溪水连通汝河,共享一轮明月,山峰与嵩山相接,同分漫天白云。
汝海:指汝水流域。嵩丘: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qīn)清芬。
你这个人真有闲情逸致,我可是把你佩服得不行。
清芬:喻美德。陆机《文赋》:“诵先人之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你在山泉松风里就可发迹,笑看朝暮云飞雨落。
益愿狎(xiá)青鸟,拂衣栖江濆(fén)。
而我却更喜欢四处游玩,与青鸟为伴,栖息江湄。
青鸟:海鸟。或说为鸥乌。典与鸥鹭忘机近似。拂衣,振衣。表示隐居。江渍,江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到处游访仙人,今天渡过颍阳河,来拜访隐士元丹丘。
老元啊,你怎么丢弃天下苍生的愿望,不去当官,却喜欢与洪崖仙人在一起?
当初选择此地建山居的目的就为了幽静隐蔽,每次的议论都足称美文。
此地好风景,北面是马山的断崖峭壁,南面是鹿台山。
溪水连通汝河,共享一轮明月,山峰与嵩山相接,同分漫天白云。
你这个人真有闲情逸致,我可是把你佩服得不行。
你在山泉松风里就可发迹,笑看朝暮云飞雨落。
而我却更喜欢四处游玩,与青鸟为伴,栖息江湄。
注释
题下有“序”云:“丹丘家于颍阳,新卜别业。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云岩映郁,有佳致焉。自从之游,故有此作。”元丹丘,太白至交,为道士,天宝初为西京大昭成观威仪。见《玉真公主祥应记》碑。太白之识玉真公主,或即元丹丘引荐。颍阳,唐县名,治所在今嵩山之南河南登封颍阳镇。颍阳山居,指元丹丘在颍阳新筑别业。山居,山中的居处。谢灵运《山居赋序》:“古巢居穴处曰岩栖,栋宇居山曰山居,在林野曰丘园,在郊郭曰城傍。”
颍水:源出河南登封西南,至安徽寿县正阳关入淮。
元君:指元丹丘。
苍生望:百姓所望。《晋书·谢安传》载,谢安高卧东山,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过江诸人相与言日:“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洪崖:传说中的仙人。或说即黄帝臣子伶伦,帝尧时已三千岁,仙号洪崖。此借喻元丹丘。,
晦迹:隐居匿迹。
北山,指马岭。南岭,指鹿台山。《一统志》汝州:“鹿台山在州北二十里,有台状若蹲鹿。”
汝海:指汝水流域。
嵩丘: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
清芬:喻美德。
青鸟:海鸟。或说为鸥乌。典与鸥鹭忘机近似。拂衣,振衣。表示隐居。江渍,江滨。
创作背景
太白与丹丘为莫逆之交,时相与游从。丹丘身为道流,或出或处,或显或隐,徘徊于江湖魏阙之间。太白涉足终南捷径,丹丘当是重要引路人之一一。故《西岳云台歌>有求援引之意。丹丘当是于离开长安后,隐居颍阳,太白因从之游。其《题元丹丘山居》、《元丹丘歌>,当亦此游之作。
赏析
本文是李白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夏天游汝、洛时题写在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一诗,诗前并有一《序》。元丹丘:唐道人,李白与之交厚。李前后写给元氏的诗文有十馀篇;从其内容看,似乎本诗文应写在与元氏初交之时。颍阳:《唐书·地理志》云,河南道洛州有颍阳县,载初元年(武则天,公元689年)析河南、伊阙、嵩阳置武林县,开元十五年更名颍阳,西北有大谷故关,倚箔山有钟乳。清人王琦评价此诗说:“诗意谓颍阳别业,固尽丘壑之美,而已之所好更在江湖,是以欲与青乌相狎而栖息江渍。”是得李白本诗之意。虽说李白本诗《序》中说:“白从之游,故有此作”,诗中也说到“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但他还是要“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溃”,还是要迎接风浪、云游四海,这一直是李白出川以来的心情。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好友元丹丘的,赞美他隐居生活的超脱自在,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向往隐逸的心情。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寻访隐士(前四句) 诗人渡过颍水去拜访隐居的元丹丘,说他放下了对世俗百姓的责任("忽遗苍生望"),像古代仙人洪崖一样过着逍遥生活。这里用"仙游"开头就定下了飘逸的基调。
2. 描写山居环境(中间六句) 具体描绘元丹丘隐居地的美景:北面山势断开,南面山岭分明,夜晚能看到汝海的月亮,白天能望见嵩山的云彩。这些描写都在说这个地方既隐蔽又开阔,与自然融为一体。
3. 表达羡慕之情(后六句) 诗人直接夸赞元丹丘懂得生活情趣("合逸趣"),自己很欣赏他高洁的品格("钦清芬")。看着他和松石为伴,谈笑间就忘记了时间,诗人也产生了隐居的愿望,甚至想和青鸟做朋友,在江边筑屋而居。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仙""隐"等字眼营造出飘然世外的意境 - 山水描写虚实结合,既有具体方位又有想象空间 - 通过对比显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元丹丘已经隐居,而自己还在羡慕 - 最后"青鸟""江濆"的意象特别清新脱俗
李白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既赞美了朋友的隐居生活,也委婉表达了自己想要摆脱世俗束缚的愿望。诗中那种与自然为伴、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正是许多人内心向往却难以实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