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说为悼念好友崔司业而作,通过描绘葬礼场景和自然意象,表达深切的哀思。
前两句写葬礼的肃穆场面:灵堂里摆放着崔司业的画像,送葬队伍庄严地走向墓地。"象设"指画像,"威仪"形容仪仗队的庄重,用具体画面让读者感受到葬礼的沉重氛围。
中间四句用比喻手法追忆逝者:凤凰池边枯萎的草,暗喻崔司业曾任职的中书省失去了一位才子;史书为他流泪,比喻他的著作将成为绝笔。风吹起墓地的烟尘,送葬旗帜在夕阳中飘动,这些动态景象强化了生死相隔的悲凉。
最后两句将个人悲痛升华为永恒感慨:用"玉树"比喻崔司业的高洁品格,他的离世如同美玉埋入黄土,留下的遗憾像山川一样绵长。这里把具体葬礼场景拓展为对生命消逝的普遍慨叹,使诗歌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
全诗通过"凤池""麟史"等典故展现逝者的不凡,用"墟烟""陇日"等意象营造苍茫意境,最后以"埋玉树"的比喻和"流恨"的夸张手法,把个人悼念升华为对英才早逝的永恒叹息。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