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雪景的诗歌,题目是《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让我们逐句分析:
1. “皎洁青莲客,焚香对雪朝。” 诗人描述了一个洁净高雅的场景。这里的“皎洁青莲客”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者他的朋友,他们早晨起来,点燃香,面对飘落的雪花。焚香和雪朝形成了优雅宁静的氛围。
2. “竹风催(一作吹)淅沥,花雨让飘飖。”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风中的竹林和雨中的花朵。竹子的风声和淅淅沥沥的雨声相互呼应,而花朵在雨中摇曳,仿佛在让步于这飘摇的雪花。这里,“催”字被替换为“吹”,使得描述更加自然流畅。同样,“让飘飖”也展示了雨与雪的和谐共处。
3. “触(一作洒)石和云积,萦池拂水消。”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雪与自然的互动。雪花落在石头上,与云朵积聚在一起;雪花也轻轻地覆盖在池塘上,使得池水表面的冰晶消融。这里的“触”被替换为“洒”,使得雪落在石头和云朵上的情景更加生动具象。
4. “只应将日月,颜色不相饶。” 最后,诗人感慨地表示,面对这样的美景,仿佛只有日月才能与之相衬,其他的颜色都无法与之媲美。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雪景深深的赞美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雪景中的自然美景,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清新、宁静和美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