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暖春时节,站在庭院的楼上百无聊赖,放眼望去,只见高处的楼台遮住了低处,近处的楼台遮掩了远处,就好像自己想要藏起来一样。
纵望:即放眼望。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荀。
窗外的梅花已经凋落,池边的春笋破土生长起来。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耳边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云来了感觉山也离得近了。
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不愁见不到春花飘落、飞瓣乱扑的景象,倒是担心花消红尽春色全无的那一天很早就来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暖春时节,站在庭院的楼上百无聊赖,放眼望去,只见高处的楼台遮住了低处,近处的楼台遮掩了远处,就好像自己想要藏起来一样。
窗外的梅花已经凋落,池边的春笋破土生长起来。
耳边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云来了感觉山也离得近了。
不愁见不到春花飘落、飞瓣乱扑的景象,倒是担心花消红尽春色全无的那一天很早就来临。
注释
纵望:即放眼望。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但诗中又通过晚望折射出主人公一定的心境。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一个聊字点出了诗人初登楼台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接着是纵望所见的景物:“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
“窗外落梅,池边春笋。”正是冬尽春来的象征。面对这春天滋育出来的新鲜生命,诗人怎能不心荡神骀!这时,诗人耳边又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又不禁领受到高山在旁的飘渺之感,整个精神世界为之一振。
于是引发出一声感叹:“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花开花落周而复始,本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而并不愁;但到“花飞尽”的时节,不仅意味着万木凋零,而且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意思。
这样,诗人的“畏”也就不仅仅是惜春伤时,而且带有对有限人生的深沉感伤。此诗在处理内在心理节奏上很有特色,堪称佳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傍晚在庭院中眺望的闲适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传递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思。
开头两句写诗人在春日的庭院里随意眺望,远处的楼台在视线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这里"自相隐"的描写很巧妙,既写出了楼台被春色遮掩的景象,又暗示了诗人漫不经心的观赏姿态。
中间四句是精彩的景物描写:窗边的梅花开始凋落,池边的新竹刚刚抽出嫩笋;听到泉水声响就知道水流湍急,看见云雾飘来便觉得山峦更近。这些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锐捕捉,用听觉和视觉的转换,把静态的春景写得生动活泼。特别是"泉鸣知水急"这一句,通过声音来表现看不见的水流状态,很有新意。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不担心春花不飘落,反而害怕它们全都凋零。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实际上表达了对美好春光易逝的惆怅。用"不愁"和"到畏"的对比,把那种既期待花开又害怕花落的复杂心情写得格外动人。
整首诗就像一幅春日写生画,没有刻意说理,只是淡淡地记录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却在平常景物中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细腻感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含蓄深远,让读者在品味春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生中那些美好却易逝的瞬间带来的淡淡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