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兰亭

地迥亭孤烟树苍,登临未遂笑空□。
茂林南望依然竹,曲水东流不复觞。
一代人豪还说晋,千金墨迹已归唐。
乾坤俯仰成今古,惟有残碑卧夕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兰亭的所见所感,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联写兰亭的景色:地处偏远,亭子孤零零地立着,周围的树木笼罩在苍茫的烟雾中。作者想登高望远却未能如愿,只能苦笑(这里缺一个字,可能是"忙"或"狂")。

颔联用两个典故:向南望去,茂密的竹林还在,让人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茂林修竹"的描写;向东流去的弯曲溪水还在,但当年文人雅士们曲水流觞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颈联提到历史人物:王羲之等东晋名士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但他们珍贵的书法真迹早已被唐朝皇室收藏(这里暗指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搜罗其真迹的故事)。

尾联是全诗主旨:天地之间,俯仰之间,古今已变。只有那块残破的石碑,还静静地躺在夕阳里,见证着这一切。石碑可能指《兰亭集序》的刻石,暗示再辉煌的文明最终也会成为历史遗迹。

全诗通过兰亭的今昔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作者站在历史现场,看着不变的山水和变化的文明,产生对时间无情的感叹。这种怀古之情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我们游览古迹时,也常会发出类似的感慨。

林景清

连江人,有《竹窗小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