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秋一章

飘萧黄叶覆秋根,此日霜菊事不敦。
腊意渐浓寒倍至,桐风半凛体虚温。
谁家竖子归箫里,诉那当年啮指痕。
对此时声山骨瘦,讷来另表一殇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萧瑟的图景,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交织,传达出时光流逝、生命脆弱的情感。

开头两句用"黄叶覆秋根"和"霜菊"点明深秋时节,落叶堆积、菊花凋零的画面暗示着繁华将尽。随后"腊意渐浓"带出冬季临近的寒意,诗人感到"体虚温",既写天气转冷,也暗指身体的虚弱或内心的孤寂。

中间部分出现"竖子归箫"的意象,可能是诗人回忆某个吹箫归来的少年,而"啮指痕"这个细节耐人寻味,可能暗示着某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或伤痛。最后两句将视线拉回眼前,秋风吹得山峦显得嶙峋消瘦,诗人沉默无言,只能为另一个逝去的灵魂哀悼。

全诗通过秋景的层层渲染,由外而内地展现了诗人面对季节更替、生命消逝时的复杂心绪。那些看似零散的意象——黄叶、霜菊、寒风、箫声、指痕,最终都汇聚成对生命无常的深沉感慨。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景物自己说话,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让情感显得更加真实动人。

0